食品的升溫和解凍介紹
食品的升溫和解凍是冷卻和凍結的逆過程。這是食品冷加工全過程的最后一道工序。這一過程的質量,決定著冷加工食品的最終質量。
①食品的升溫是指冷卻食品在表面不結露的情況下,其溫度升高到接近周圍空氣溫度的過程。在運輸和銷售條件較差的情況下,食品的升溫顯得更加重要。因為當冷庫溫度比室外溫度低于5℃時,或是冷卻食品的溫度低于室外空氣露點溫度時,食品表面會結露,形成水珠,俗稱“出汗”。食品表面結露后,易使微生物生長,也容易引起變質。如雞蛋發生“出汗”現象后,幾天就會腐敗變質。
為了防止食品升溫時的“出汗”現象,冷卻食品出庫后,應先在比庫溫高3~5℃、相對濕度為75%~80%的環境中升溫,然后再每隔2~3h將食品溫度升高1℃,直到比白天當時溫度低4~5℃時為止。食品升溫可在專門設置的升溫間進行,也可在室內穿堂或挑選間進行。
對于出庫后仍需要保持較長時間的冷卻食品,最好采用保溫車運輸,而不必進行升溫。因為冷卻食品升溫后,其儲藏期只有3~5天,有時甚至更短。
②食品的解凍是指將凍結食品的升溫,使其恢復到凍結前的狀態。要使凍結食品完全恢復到凍結前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在解凍過程中,食品會發生物理、化學、微生物學等方面的變化,食品的風味、色澤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方法不得當,還易使食品腐敗。食品解凍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氧化、微生物污染和汁液損失。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恰當的解凍方法所導致的汁液大量損失,是冷凍食品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應采用正確的解凍方法。
各種食品應按其特點和儲藏的要求,選用適宜的溫度,即分別采用不同的冷加工工藝。應當指出,雖然冷藏溫度越低,其保持質量的儲藏期越長,但是冷藏溫度過低,不僅會引起投資增加,而且制冷系統運行耗能量大,冷加工成本就高。因此,合理地選擇冷藏溫度,使之在保持食品質量的條件下,減少投資,降低能耗,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 相關文章:
HACCP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應用的介紹 (2013-12-7 15:34:26)
食品安全的TTT理論 (2013-12-7 15:13:1)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