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規律的選擇
一、選擇的原則
選擇調節規律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器與被控對象能默契地配合,是構成的調節系統能夠滿足調節品質的要求。
選擇調節器的調節規律時,主要根據廣義對象(包括制冷等裝置)的特性、負荷變化的狀況(溫度、空間大小)、主要干擾和對調節品質的要求等方面,按不同情況作具體分析,同時應考領導控制系統的經濟性、投入運行方便和維護工作量等因素。
二、線形控制規律的選擇
1.比例調節規律(P)
比例調節規律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調節規律,其特點是輸出與輸入偏差成正比,迅速有力地克服干擾的影響,過渡時間短。比例調節適用于干擾變化較小、自衡能力強、對象特征比τ/較小、符合變化不顯著、工藝允許有靜差、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空調自控系統,一般溫度控制均可采用比例控制規律,由于比例只有一個參數——比例帶,所以現場整定簡便,主要缺點是存在靜差。
2.比例積分調節規律(PI)
比例積分調節規律是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調節規律,其特點是輸出和輸入的積分成比例,即能消除靜差,又能產生較積分調節快得多的相應。一般來說,積分時間越小、積分作用越強。就會加劇震蕩,使穩定性下降,但消除靜差的能力增強。PI調節規律是和符合變化較穩定、系統慣性不大,工藝要求不允許有靜差的控制系統。例如溫度、流量控制系統多采用PI調節器可直接控制電動調節閥和執行器的開大與關小。
3.比例積分微分調節規律(PID)
PID調節規律又稱三作用調節規律,是常規調節中功能較完善的一種調節規律。它綜合了各種調節規律的特點,具有較好的控制特性。它的特點是PD作用能克服對象的滯后、減少動態偏差,提高穩定性。積分作用(I)能消除靜差,適當調整比例帶(δ)、積分時間()、微分時間(),就能得到較高的調節品質。它能用在要求控制精度高、工藝要求無靜差的場合,例如溫度、濕度等控制系統常采用PID調節規律。
控制方案確定前,應先確定被控變量如溫度、控制設備(如送風機、新風閥、回風閥制冷機等)、檢測參數(如新風、回風、送風溫度、室內溫濕度,室內正壓度等)。控制方案的確定就是確定哪些檢測參數通過控制器控制哪些設備、調節哪些被控變量。確定了控制器、傳感器、被控參數、檢測參數組成的網絡。
- 相關文章:
保障冷庫溫度需注意制冷劑是否正常循環 (2015-3-18 23:51:56)
氨制冷系統中管道安裝時的注意事項 (2015-3-12 22:54:45)
氨制冷系統和氟利昂冷庫哪個更有優勢 (2015-3-11 12:42:53)
氨制冷系統改氟制冷系統科學嗎 (2015-3-11 12:36:38)
氨氣泄露報警器是氨制冷系統必備防護用品 (2015-3-10 12:42:30)
氨制冷的冷庫管理及安全知識 (2015-3-9 11:8:23)
氟利昂制冷設備中制冷劑的處理方法 (2014-3-3 18:39:7)
冷卻塔的維護保養 (2014-3-3 18:13:25)
制冷操作工交接班的工作內容 (2014-2-23 19:40:31)
制冷系統的運行管理與交接班 (2014-2-22 21:20:23)
蒸發溫度的變化與制冷量、功耗的關系 (2014-2-21 20:51:39)
制冷系統運行參數的調整 (2014-2-20 21:4:48)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