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制冷機的冷凝器19
冷凝器的最佳化,產冷量為1800~1:3000瓦的船用制冷裝置的殼管式冷凝器,其最佳化是在T.梅爾尼欽科的領導下完成的。該最佳化的目的是最小的外形尺寸。當時,給定了溫度:進水溫度30℃,蒸發溫度3℃,冷凝溫度40℃。冷凝器的流體阻力取小于5帕,水的流速小于1.6米/秒(因為當流速進一步增加時,從海水中沉積的鹽分也增加了)。管子是白銅的,有軋制肋和螺旋形肋。軋制管的外徑12~23毫米,肋的高度1.5~3毫米,肋節距2~3毫米。肋在基部的厚度1.6~1.8毫米,在頂部的厚度O.7~1.1毫米,有螺旋形肋的管子外徑是10到16毫米,肋高3毫米,厚度O.4~O.5毫米,肋節距3.4~3.5毫米。所有這些,在電子計算機上進行過1200種設備方案計算。
計算表明了下列情況:由于在保持水的流速和相應地降低其流量的條件下,增加回程數造成的冷卻水溫升增加,導致增加冷凍設備的傳熱表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以空冷冷凝器為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增加回程數和增加管組數的結果是一樣的)。方程式(6—19)~(6—26)也適用于這種情況,只要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是水的回程數就行了。所以減少回程數,可以(在冷凝器入LI一定的冷凝溫度和水溫的條件下)減少冷凝器的傳熱表面積。就是說,也減少冷凝器的容積,簡化冷凝器端蓋的結構,這都提高了冷凝器的可靠性。
水在殼管式冷凝器中的最低溫升, 一般取么-3.0(這時,設備的容積比么如-2℃時,大約大5%)。軋制肋的冷凝器,比螺旋形肋的緊湊,因為軋制肋的效率高。
計算表明了設備容積與管子的直徑和長度間的緊密關系。在產冷量大于3000瓦的機器的冷凝器中,明顯地看到,在內徑為12—15毫米時,有一個明顯的最小的容積(假定設備的流體阻力不變)。在小尺寸的冷凝器中,這個現象削弱了,這是因為小直徑的管簇更容易包含在管板直徑的范圍內。
- 相關文章:
氨制冷系統中管道安裝時的注意事項 (2015-3-12 22:54:45)
氨制冷系統和氟利昂冷庫哪個更有優勢 (2015-3-11 12:42:53)
氨制冷系統改氟制冷系統科學嗎 (2015-3-11 12:36:38)
冷凝器的維護保養 (2014-3-2 8:30:36)
蒸發溫度的變化與制冷量、功耗的關系 (2014-2-21 20:51:39)
制冷系統運行參數的調整 (2014-2-20 21:4:48)
制冷系統運行參數的分析 (2014-2-20 20:36:39)
制冷設備的放油操作步驟 (2014-2-19 19:30:50)
制冷系統運行時的巡視檢查 (2014-2-3 12:18:46)
冷卻塔的運行操作 (2014-2-2 12:52:6)
氨泵的運行操作 (2014-2-2 9:24:12)
如何確定制冷系統啟動方案 (2014-1-24 12:39:4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