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配送力量不足 產品標準難統一 生鮮電商好看難做
近日,號稱廣州市“綠色菜籃子工程”唯一指定運營商的農產品網購平臺綠色菜籃被媒體曝光疑似跑路,消費者在其微信公號“我愛綠菜籃”下單付款后未發貨、退貨無應答。
盡管該消息一出,綠色菜籃即對媒體回應稱“一直未開通微信支付配送服務,工作人員疏忽未取消該功能,用戶退款要求已處理”,跑路的質疑告一段落,但由此引發的業界關于“生鮮電商好看不好做”的話題卻仍在發酵。
電子商務的“最后一片藍海”
早在2005年,莆田網、沱沱工社等就已經開始探索生鮮電商,彼時存在的多數生鮮電商因只是簡單復制傳統電商的經營模式,并沒有存續太久。
生鮮電商崛起的元年是在2012年,這一年,順豐速運旗下食品電商“順豐優選”正式上線;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生態農業頻道上線;京東商城推出食品生鮮頻道……
從2012年開始到今年,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交易方式”。“一方面是政策的重大利好,另一方面隨著快遞公司、物流公司、擁有農產品供應優勢的企業紛紛加入,生鮮電商已邁入2.0時代。”易觀國際電子商務分析師王小星說,被譽為電子商務“最后一片藍海”的生鮮領域,吸引著大量投資者和創業者涉足,目前市面上活躍著的垂直型生鮮電商就有幾十家,包括本來生活、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等,此外,平臺型電商天貓、1號店、京東等也均有生鮮頻道。
運營環節難點多
與市場的紅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鮮電商盈利數據的冷清。《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只有1%能夠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
“涌入其中的大小企業共同看好的是生鮮電商行業的廣闊前景,但運營過程中的貨源、配送、售后等問題,幾乎成為目前中國生鮮電商面臨的共同困難。”王小星分析。
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分析師錢海利看來,冷鏈供應問題是生鮮類電商區別于其他電商的必須跨過的檻,由于消費者對生鮮類產品保質保鮮的要求,冷鏈倉儲、冷藏車輛、保鮮措施等成為生鮮電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京東商城、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等生鮮電商就自建倉儲、全程冷鏈物流系統。但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歐美80%以上的食品使用冷鏈配送,國內的不足20%。
網絡平臺負連帶責任
除了供應鏈環節存在諸多難點外,同質化競爭也是生鮮電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何提升產品品質?在王小星看來,除了電商平臺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外,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是產品的非標準化。
“生鮮電商產品由于產地和種植時機不同,即便同一種產品,其口感也差異很大。標準化不強,產品的好壞往往由消費者自身判定。”王小星說道。
錢海利談到,解決產品標準化問題的目的之一是保證消費者食用到安全的生鮮產品,這就要求生鮮電商必須對食品安全問題負責,要進行全產業鏈管理。
將于今年10月1日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資質、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監督責任、賠付義務等作出了相應規定,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對平臺上賣家的監督作用,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規定義務,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并先行賠付。
- 相關文章:
中國冷鏈落后美日五六十年 要做生鮮電商只能更拼了 (2015-9-5 20:24:56)
生鮮電商藍海 要冷鏈物流速度還是冷庫倉儲先行? (2015-8-30 17:16:20)
生鮮電商迎來黃金季 如何解決物流與倉儲問題 (2015-8-30 17:11:20)
生鮮O2O虧損頻頻 冷鏈供應成第一難題 (2015-7-30 19:40:8)
生鮮電商涌入O2O“保鮮” 冷鏈門店是難點 (2015-7-23 22:30:0)
生鮮電商自建冷庫注意事項 (2015-7-2 23:14:10)
生鮮電商:群雄的割據與突圍 (2015-3-15 11:26:8)
閩企布局冷鏈物流進入生鮮電商領域 (2014-9-1 10:2:9)
吉林省將完善冷鏈物流實現現代化配送 (2013-6-21 9:30:53)
相變蓄冷材料的低溫配送模式 (2013-5-3 12:36:20)
- 留言列表: